|
# A. F8 E5 f( @: ^! ]/ i
/ Q6 }: X; L+ o吐槽一:交通
; S* ^& _. ?6 q8 f! Y/ J9 e从广州出发缅甸的航班只有到首都仰光,因为时间紧,本来想免去仰光的行程,只选择曼德勒和蒲甘两个地方,无奈都要在仰光中转。后来才发现,在仰光、曼德勒、蒲甘三地,我们拍得最多的竟然是仰光,停留时间最长的还是仰光。
) V$ A# {: d4 c. E1 n由于缅甸境内公路不够发达,从曼德拉到蒲甘的路程坐汽车需要将近五个小时,听闻有豪华邮轮往返之间,但价格却高于汽车好几倍,而且发船时间不稳定,原本想欣赏船上风情的打算,只好作罢,改为在逼仄的中巴里度过漫长的五个小时。8 w, m: s. J- e5 F# G0 Y! @
整个缅甸的出租车都不打表,司机根据你的路程开价,而且很难讲价,虽然缅甸人朴实,但也会遇到个把耍赖的人欺负游客,所以如果酒店里能帮忙叫车最好,他们也有一个类似我们中国滴滴的打车软件,叫ok,除了可以打出租车,还可以打三轮车。/ l1 _2 [; Y! g7 z- E. |3 _
蒲甘的交通基本靠租电动车,4000缅币一个人,租用一天,还比较划算。曼德勒则是以三轮车为主。仰光的室内交通非常堵塞,而且红灯绿灯的交换通常让人无法理解,但仰光有一种全民的通勤交通叫环城小火车,200缅币一人,可以坐三个小时,在任何一个站下车,基本上不检票,所以每天早上总是人多到要挂在车厢外,风情万种。
6 H" X9 P8 M' Z' X+ s
7 w% k; _) \! ?
* M% j9 v, q. y吐槽二:美食 I1 j! ^' t7 |, N! b5 ^: K
因为听信了许崧老师十多年前写的一片关于缅甸吃的文章,我们一路上都在找那只传说中的鸡。事实上在缅甸几乎没有吃到算得上美食的食物,因为缅甸人特别爱吃烧烤和油炸的膨化食物,大街上全是烧烤摊和各种炸食,就连仰光唐人街上都没一家像样的中国菜馆,我拒绝油炸食品已经好长时间,所以看到满唐人街上悬挂的“云南烧烤”店,依然是望而却步的。
% `% d* f* _' I$ B后来在曼德勒的酒店旁寻到了一家华侨开的餐馆,叫“回族瓦城”,于是天天便在那里开伙,就像当年在佛罗伦萨遇见中餐馆一样,不管去了多远,吃饭时间必定回来酒店附近的餐馆吃中国味道,其实味道也不是想象中那么惊艳,只是在满城的烧烤档中,能遇到中国菜已经是幸运。# u# |! b, H. Y7 \
在蒲甘就没那么幸运了,我们居住的旧蒲甘地区基本上没有写着中文字的中餐馆,所以大多数时间我们便在村子里一家叫“the moon”的素食餐馆解决,说实话,这里最好吃的当属加了姜丝的南瓜汤,可惜我的同伴不吃肉没力气走路,这让我吃素的愿望落空。当然,在蒲甘寻找许崧老师提到的那只原生态的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5 J: l9 y# |9 `& f
回到仰光解决吃的问题,最后还是锁定了酒店旁边一家叫“金王王海鲜烧烤餐厅”,不知道为什么海鲜餐厅还要加上烧烤的尾缀,看到又黄又瘦的缅甸老百姓,可以想象他们每天都在吃烧烤中度日,而且乐此不彼。我们在这家金王王餐厅几乎每天都点鸡,大概是对未能实现当初对那只炖鸡的愿望,所以想用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我们点了辣味酸爽的山头鸡,点了听起来非常原生态的葱淋葵花鸡(不知这只鸡是不是真的吃葵花仔长大),后来又点了土鸡煲,心想不管如何,总该尝到当年许老师吃到的那种味道了吧(有时候迷信美食家也是一种灾难啊),其实鸡的味道都被好吃的拌料掩饰,不管什么鸡都能做出这个味道来。
( B! C' t0 j' J- Y& y只是回到广州去了一家随便选的客家餐馆,点了一只手撕盐焗鸡后,我们才顿首,最好吃的鸡,还是在广东啊。
2 d. A& x2 v$ |0 Q: p' \1 P: @
7 P5 w4 C m# |; ~# D% d q/ Y& p
7 t5 C' P% @2 {$ a吐槽三:卫生3 u6 h9 }4 f$ z! A0 q, m$ }8 }: }6 S1 G
东南亚的卫生状况着实让人堪忧,作为农耕国家,缅甸其实没有什么重工业的污染,所以在这里能吃上有机食品和不受污染的食品的机会很大,但对于有洁癖的我来说,生活污染和生活卫生,实在是很考验的。
2 I8 G4 O! ~3 R1 O, }! h, f1 O街头的美食我是不敢随便吃的,这让我失去了很多旅途的快乐,但我更愿意把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且街头美食对我的吸引力非常低,主要是许久不吃油炸食物之后,看到这些在油锅里翻滚的东西,就自然有了抵抗力。缅甸的自来水通常很黄,至少在酒店里的自来水并不那么清澈,所以对于街边的餐具的卫生状况不敢苟同。我当然知道我这样一个讲究的旅行者应该滚回老家去,但我还是很愿意在一旁看别人大快朵颐。- w' ?7 s8 A$ v1 V& r. k4 e
后来我发现连金王王这么大型的海鲜饭店,服务员也总是拿纸巾擦拭餐具,而且帮忙舀汤的时候总是会不经意有个手指头泡在汤里,这些细节让我的胃口打折不少。更加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有一次在仰光街头买水,路边卖水的阿姨递给我们一支开了盖的水,开价200缅币,后来想想,那瓶子里的水应该是她自己灌进去的,对于在路边所有人共用一个杯子的缅甸老百姓们来说,这支自制的水已经很善良。
+ ^* Q5 ?" t# |9 s: X缅甸人民爱席地而坐,所以在火车站甚至在街边总是能看到他们席地而坐的场面,他们对卫生的要求有点低,所以那些非要脱鞋才能进去的寺庙,让我非常崩溃,当然去到那里必须遵守人家的风俗,所以我常常为了避免脱鞋,就只在寺庙门口探头探脑,也许已经错过了不少好东西。要脱鞋子进去的寺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干净,里面甚至有积水和烂泥。
' @( a' B$ m" i, W g, E# Q爱吃槟郎的缅甸老百姓,常常把黑黑的一口嚼槟郎后的残渣吐到地上,跟国内的随地吐痰可以一比。: g; j% |% H) B( ^1 C5 A
7 D# i: Y$ K& Q* A! S# T" t" z! ?- n+ {# R1 C- w5 |
吐槽四:天气9 X. i4 i4 x0 v9 [; o% b
新历十月份的缅甸还处在雨季末梢,所以分分钟看不到日出和日落,这个全凭运气,不被一阵雷雨浇个落汤鸡就已经很不错了。跟之前在清迈享受的清凉的雨季不一样,即便还处在雨季,缅甸的热都让人无法忍受。
0 T: N v8 S8 H0 a- D& m4 s& r因为天气热,所以整个人出汗到虚脱,是那种只要一动身,就整件衣服泡在水里的流汗,所以我们在路上不得不背上重重的水,而且必定中午要回酒店冲洗一番,因为这干了又湿了的衣服和皮肤,实在坚持不到傍晚。而且我全程上火,知道回到家那天才稍微好转。
3 h6 E6 E8 [3 X+ ?% K3 L曼德勒那座城市的平庸让我们都非常失望,除了曼德勒山的夕阳和游客众多的乌本桥,城市景观基本不要抱有期待,这是一座飞尘漫天的城市,不止如此,仰光也是,再加上机动车辆的尾气,让人无法忍受,好在晚上洗鼻子的时候并未太黑,跟在山西比起来已经好很多。蒲甘简直就是在尘雾之中度过的,骑摩托车的时候更甚,大多数道路都是泥路,只要有马车或汽车经过,后面的摩托车肯定遭殃,所以要带好数十个口罩替换。
- M, Y/ S3 Q, J, g; @6 p
5 E: g2 d: Y2 L& M5 J
/ R& g7 e/ J% r: E其实还有很多不满的吐槽,但我今天写累了,就到此为止吧,你们看我发布的一组组看似迷人照片,一位那里很美很享受,实际上旅途的体验并非如此,摄影是要找到自己理想中的模样。我吐槽说缅甸或许又被列入此生不会再去的地方,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生命很短暂,大多数地方去了这辈子可能就没时间去第二次了,那些经常去的地方就倍觉珍惜,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家”了。3 Q; ]* q% m$ U) @5 k" e. x
, P( S* S! ?/ ]/ M: ?9 _$ C
" ]' |7 I9 N: n0 Q3 \- k! H'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