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人父母,我们以为自己拼尽全力,却不知于孩子:良言一句,胜抵珠玉万千。( S% T- x& U7 h# c0 _
最近,一则12岁少女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母责骂后,便跳楼自杀的新闻让人唏嘘。6 W& d, I; C8 t; _9 W2 j8 W7 \
花一样的芳华年纪就此凋零,令人惋惜不已。# d# Z0 p5 m. k& l, y
而更让人痛心的是评论区一大片网友声讨父母对自己语言伤害的经历。
/ A" t4 ?6 F6 `: c- B0 L显然,这名少女的经历并非特例,有很多网友面对父母的言语伤害,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 P/ ~5 N. W# b5 \6 w7 c
! V8 E3 R: b# u. E$ z2 z
, P* g$ s0 O& ]1 {& i: Y3 F
1伤人之言,胜似刀剑# D0 a$ h3 p# r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静止脸”实验。
/ U7 @' W d! z* W/ h; |一位妈妈和一岁左右的女儿一开始在很愉悦地互动,孩子表现得很开心,而后妈妈突然变得面无表情,孩子开始不安,在做了各种动作后看到妈妈依然动于衷,便情绪崩溃了,嚎啕大哭。
8 q4 f. Z% {8 c7 y ?% p不少妈妈看到这个实验后都直呼心疼,觉得这个实验过于残忍。. l5 y7 R! V, L, m* v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孩子的残忍远远不止一张“静止脸”,爆粗口,说脏话,贬低人格,挫伤自尊,河东狮吼般的剧情每天都在无数的家庭上演。3 T% d1 g! q7 ^
就如法国一则比较经典的一分钟公益短片《一句话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2 K6 r; K! _3 i2 X: W5 a! Y% V
“你穿这件衣服干嘛?还嫌你胳膊不够粗”“我造了什么孽,竟然会有你这样的儿子!”“你简直一无是处!”“早知如此,我当初要什么孩子。”“你就是个废物。” 古语云: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7 y2 Y0 }+ Z: _% W5 Q& l' j
在鞭打之下长大的孩子,是不会听从父母的教导。+ R G( i& F; R8 S
而恶毒犀利言语对孩子的伤害,比起鞭打之痛是有过之而不及。
9 B; P5 E6 g5 u7 h5 W3 I正所谓,伤人以言,重于剑戟。0 r( W9 u6 j/ o+ {2 E8 z
这世上语言千千万,管教孩子的方法千千万,而说伤人的话,更是句句戳心,刀刀致命。
0 r) `- F7 F7 \6 V/ b5 Z! H
' p; A4 d+ J5 E2良言一句,胜抵千金
7 F. d; y! @* M$ D$ \. V, K: Q5 C曾在一本教育书中看到这么一个真实的案例故事:4 ~( I& [" |+ }0 l- [* c9 W
一位母亲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老师很无奈地说:你的孩子太笨了,考试全班倒数第一名!- ]- H5 b( z0 E8 U9 l
这位母亲回家后,温和地对孩子说:今天老师鼓励你了,说你不是个笨孩子,虽然这次考得不太理想,但是她说只要你认真,一定可以赶上你的同桌,这次你同桌排在第 26名。. _7 z+ Q/ D( V/ T; _) B. B/ I% U
后来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 L/ {6 p/ i9 A K8 N: l) d
高二时母亲参加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孩子成绩不太理想,要考上重点大学很难。/ C3 g/ e/ V6 v, |. \/ P
而妈妈回到家充满希望地对孩子说:老师说只要你再冲一冲,以你的资质上重点大学没问题。: T/ n/ ]7 K* f) v- e1 Z5 G8 Q
结果孩子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8 O( Z) K. K+ @ b! P0 ?* z) v. X
- e0 q( h: A6 j; C
语言教育的魅力和力量有多强大,在这位妈妈身上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a, x" x/ ^2 d+ i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期,对孩子的每一次言语,都传递着父母对孩子无比的信任与爱。
! p8 y5 x# \3 e$ B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7 k+ X c* }5 ]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说什么样的话去正向引导和激励。4 ~4 |1 x8 a- @, p
所谓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3 L5 Y/ o. F- g! y2 `% s
因为君子懂得:良言一句,胜抵千金。而对孩子而言:良言一句,受益终身。+ q: j0 i3 ?( S5 {2 x7 Y
父母对孩子言词和煦,春风化雨,那便是最好的教育滋润。
' B4 D6 t; m2 o% y) E* b2 z2 a1 C+ M% t6 h/ i( v
3真正会说话的人,也善于倾听: ~+ A1 a# u% V1 u! e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为一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的中学生做过心理辅导。
: p& H- n" n J2 p3 D; q这个学生不想上学,不跟父母说话,曾经4次试图自杀。
2 R Z0 z/ R) L0 x后来孩子在慢慢地治愈过程中道出:原来父母从不尊重他的想法,也从不用心听他说话。8 }8 r/ @) g t6 q, F+ |4 x0 q
他非常喜欢陶艺,一直希望亲手做出景德镇陶瓷那样的陶瓷艺术品。+ L( q1 ~$ j2 C6 m) c# `- x6 h
但父母一直给他灌输一个观念:陶艺这个东西是没有前途的,是赚不到钱的。% o# v8 }+ }: R. T @0 {) d9 u8 g3 p
在父母的判断下,他变得越来越压抑,痛苦,心声无人诉,有话无处说,最后精神崩溃了。4 Z. _0 |% P' f) j
% R7 I" O+ p; _! s m0 l% U% r" @- S
心理学家爱徳华说: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
# s/ i8 O$ p2 x" L1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个体,作为父母要用充分的爱去聆听和理解这个个体的声音。
, d* U) l% J, R3 X `/ A否则,拼尽心思和心血为孩子谋划的,也是枉然。/ M" a2 y4 H. p3 ]6 Y
你说的,不是他想听的;你给的,不是他想要的。
: c S) j) }7 U, r6 _% g一位目不识丁的父亲,却把两个孩子送进了清华,问及他有何教育秘笈,他谦虚地说到:我什么也不懂,只不过每天都要听孩子们给我讲讲他们学到的见识和想法罢了。' r' j$ b2 r) X8 k7 p3 A# y
一语道破这位父亲的教育智慧:做孩子最忠实的倾听者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8 f# s; }" V5 I$ U- w4 f所以会沟通的父母一定也是孩子最好的聆听者。$ }3 n8 i! K" ~5 R! S' _. v* N, H! \/ w
, C* M2 L. ^; e2 l! h m: n
4懂得共情,才是好的交流方式
2 E( t! H& |" \; o; `$ d, Y写过无数优美儿童诗的著名文学家金波,提及对自己文学梦想影响最深的人是他母亲时,便会满脸微笑,幸福之情言犹于表。& N- A2 F. [3 y% G; S; k
他有一位乐观、慈爱、堪称他玩伴益友的母亲。! W: Q1 Y' `' L+ ?" n, H, U
小时候,母亲经常会教他唱童谣,而且唱童谣时会和他一起边唱边玩游戏,让他越玩越高兴,越玩越上瘾。! f1 U$ P3 O& g) ]
金波坦言自己对诗歌韵律和节奏感的启蒙及兴趣,就是在母亲这样的熏陶下获取的。4 d' c/ v% j9 H6 Q. t; z! X
金波的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却深谙教育孩子之道:尊重和理解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4 W" \# c* x# W" ^/ g; G: E
所以她懂得和孩子共情,用同理心去理解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寓教于乐的交流引导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孩子的教育。& D. k# M. {. o2 u+ ]% k! D" C, H
1 P. B" a2 N# S" p8 r" O0 q$ x. `0 j. V" e
写在最后:
& a; Y# q; O* H% @ c8 Q$ q# d) l8 t《父母的语言》一书里也认为: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 d7 F" b9 `
为人父母,如果我们在和孩子说话时,能多一点点耐心去倾听,多一点点共情心去理解,那孩子的人生也许会更快乐一点,更幸福一点!) {# \1 L/ `' g; b3 d6 I$ u: ~5 W
父母的语言,其实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9 k& E: D" ]( X0 b' [$ 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