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儿童教育,中国有很多古语,例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无规矩不成方圆”等,这些老一辈的经验都在告诉我们早期教育的重要性。0-3岁的孩子,看起来懵懵懂懂,但他们的身心发育却是人这一生中发展最快的阶段。/ ]- M, v4 H, t1 w7 D
* n, b7 w* S6 v3 h/ _- h
0 R, }) i4 e" G/ Z5 V9 t心理学家表示,3岁的儿童已经是一个大人了。对两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可怕的两岁”正是孩子发出“我长大了“的信号,而这个年龄,家长就该给孩子立规矩了。
: [" R0 \8 L+ q2 G/ S, H! |美国一家权威儿童调研机构也指出,孩子两岁前就应该制定“规矩”,否则后期孩子会变得很难“管理”。如孩子在公共场合撒泼、人前任性、上学后自控力差等都是由于小时候缺乏“规矩”约束导致的。而这些根植于性格中的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可能伴随孩子一生,影响到ta的工作和生活。孩子那么小,该怎么立规矩呢?
1 Q) I, I) m$ {0 K" g1、多给孩子选择的空间
7 y9 k& l6 z, I K有些孩子在家里被宠惯了,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得听ta的,一旦大人违背了ta的心意,就会任性哭闹。想让孩子拥有规则意识,父母可以提前给孩子买一些“好习惯养成”的绘本,让孩子在认知上提前准备好。
6 Q6 w" d+ O! B) B
! t* j, }6 S$ ]6 G* F6 @
1 o6 ~3 ~) ^% D- w8 w& b* d
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不要一味责骂孩子,要学会给孩子选择的空间,同时植入规则,例如孩子在外面玩耍,该回家了却不回家,宝妈可以试着告诉孩子:要么马上回家,要么再玩10分钟回家,选择一种就要坚决遵守,否则下次就不能出来玩了。当然如果孩子情绪失控,父母也要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孩子长时间哭闹。
+ Z8 r" D C P$ R* x2、家长学会“冷处理”
& V" d' I% R' D7 f, T2岁多的宝宝已经开始摸清了大人的套路,只要自己一哭,家长基本什么都会答应,尤其是老人带大的情况,为了不委屈孩子,老人通常是“什么都答应”。孩子在实验过自己的这种方法比较管用时,就会变本加厉,当需求不被满足时,不光哭闹,还会在公共场合就地打滚。% l' j2 U1 |4 \) U& D
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时,应该采取“冷处理”,待孩子心情平复下来,再跟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ta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并明确的告诉孩子,你的这种方法无效,以后不能这样做了。切忌对孩子发火或者采用暴力手段制止孩子的哭闹,这样非但不能改正孩子的这个坏毛病,还会加重孩子哭闹。
2 j$ e7 o0 ]0 ^4 T
3 i A0 a4 G- r- h9 ?6 K7 G! h) V+ P
+ y) X$ X) [3 Y8 i3、饭桌上的“规则”- `: Z, P1 Z# D6 ?& l+ |2 Q
家长追着孩子喂饭,相信这是很多家庭在饭点时会上演的一幕,孩子坐不住,家长怕孩子饿着,只好撵上去喂。实际上这种吃饭的方式一旦养成,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后,也很难改正,有的孩子入园后老是吃不饱,其实跟家长没有提前立下“吃饭的规矩”有很大关系。+ g( j& z* ?5 |4 R4 W2 } L, Z
吃饭时,家长明确的告诉孩子,必须坐下来吃饭,否则就要饿肚子,并且不能吃零食。孩子如果喜欢乱跑,这样饿上几次,就会明白不坐下来真的没饭吃了,以后自然就会安静规矩的吃饭了。
4 N g2 L2 F7 x4 u
3 F# x. E5 m4 R+ X# L& l
' B$ p8 @5 C/ D2 R2 @- }5 o家长在制定这些“规则”时需要注意方法,不能采取吼叫或者命令的方式,应该平静地告诉孩子这些都是应当遵守的,如果孩子能够按照“规矩”执行,大人也应该给孩子一些小小的奖励,如贴小红花、送礼物、带着去游乐场等,让孩子知道按规矩办事是能够得到奖赏的;如果孩子不按规矩办事也可以给孩子一点小小的处罚,如一天不能吃零食、一天不能看电视等,让孩子知道不遵守规矩的后果。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用行动给孩子榜样,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准则。* ^8 N$ e6 J& z# o7 o% j" s, r# P
调皮的小孩,就好像是一只小动物,必然存在着很多不讲道理的“野蛮”瞬间,而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逐渐“去动物化”的过程中,只有设定恰当的规则对其进行约束,才能培养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