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阳”一词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医养生学里,处处体现着阴阳的思想,不仅用阴阳思想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还用阴阳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人的养生。
2 o( B3 M/ s5 m( U: V- X4 I 就人体而言,左眼睛为阳,右眼睛为阴;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后面腰背部为阳,前面胸腹部为阴;左半身为阳,右半身为阴;脏为阴,腑为阳。! o1 ?+ H& u0 a5 D5 N+ K5 @2 G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会这样划分,其实这是从功能上分的。
, X: [8 A- U& o8 d2 q# q0 [$ x 例如,五脏的“脏”,在《黄帝内经》里面就写作“藏”,是收藏的意思,所以五脏是属阴的。六腑是通道,是不收藏的,是往外泄的,所以六腑属阳。只要是内敛的就属阴,只要是开放的就属阳。
. T2 H0 F% a- X1 `* Q& ?9 v2 m+ f 中医把所有的疾病都分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叫“八纲辨证”,实际上就是分阴阳。
8 V* W# ^* z6 u6 q所谓阴证,指舌淡、气短懒言、口不渴、面色暗淡、脉沉细无力、精神萎靡、身倦肢冷、尿清便溏;
% G3 [" q$ u- f' r# z7 _. p; y0 N2 D所谓阳证,指苔黄、脉数有力、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面红身热、尿赤便干。
1 r3 T+ b, N- m% N5 @
# H5 `1 k" }9 W) u 根据《黄帝内经》,从阴阳角度划分人的体质主要有3类:一类体质是偏阴的,一类是偏阳的,还有一类是既不偏阴也不偏阳的平和体质。+ T$ a6 E& L$ N
所以,父母在区别孩子是偏阳还是偏阴时,要看这个孩子的体质特征是偏热还是偏寒,偏热是偏阳体质,偏寒是偏阴体质。 偏阳体质的孩子往往偏热、偏燥、偏动、偏亢奋。
: f; w3 z4 `( E2 A, e
! m: n! c% W0 Q7 j y, L, Z) g7 c
其中,偏热是最重要、最明显的,即体温较正常偏高,怕热,喜欢喝冷水。这类孩子,往往阴就不够,所以易患阳亢的热性病,如大便干燥、易上火、头晕、失眠、心悸、心慌等等。这类孩子平时就应该多动少静,避免操劳过度、思虑不节,否则很容易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 M2 @' f" n! t4 p. s% H# u! w
偏阴体质的孩子往往偏寒、偏湿、偏静、偏低沉。其中,偏寒、怕冷是最主要的特征。这类人阳气偏弱,易致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偏弱,水湿内生,从而发展为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痰饮等。% @9 ?- X! ]. z+ ]
当然了,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判断的时候要注意,不是说每一个孩子每一条都符合,因此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注意孩子所有的表现中,是偏热较多还是偏寒较多,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