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编程时,经常会写入到文件,如何快速的写入到文件呢?这里介绍两种常见的方法,当然实际业务场景中会有很多种方案。$ p1 Y ~% X9 d3 @ c5 H
第一种常见的编程方案是使用缓冲区,在调用系统文件写入函数时实际上已经做了一层封装,当我们向文件中写入内容时实际上会先写入到缓冲区,缓冲区慢或者调用flush函数时会将缓冲区内容写入到存储。这样可以提升文件写入性能减少应用对磁盘的频繁写入。! r$ z/ X& y0 [
在编程时,我们也可以参照缓冲区的原理,在应用层进行处理,即定义一块私有内存,当写入文件内容达到了缓冲区大小时就进行文件写入。这样可以减少频繁的文件写入操作,提高写入性能。代码示例如下:. O, y9 v4 i) e5 V. G0 Z. [! u
上述示例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大小为100MB的大文件,使用大小为8192字节的缓冲区进行写入操作。每次将缓冲区的内容写入文件,直到达到指定的文件大小6 ~7 O; L o2 ]# P1 N
第二种常见的编程方案是使用内存映射,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内存映射文件(Memory-mapped File)功能,将文件映射到内存中进行写操作,可以更快地进行大文件写入。本文中使用Boost开源库编写实现,如下代码所示。这里主要使用了BOOST库中的Boost.Interprocess和MemoryMappedFiles库来实现内存映射文件的操作。 q' V- F$ M6 v. O* g$ i; b
上述示例使用Boost.Interprocess库创建一个大小为100MB的文件,并将文件映射到内存中。然后使用mapped_region对象的get_address函数获取文件内容的内存地址,可以直接在内存中进行操作。这种方式避免了频繁的磁盘IO操作,同时提高了大文件写入的效率。- s/ g+ D. S0 H
当然,使用C++实现大文件的快速写入和读取有很多种方案,具体哪一种需要参考具体的业务场景。如上面的缓冲区方式使用场景主要是文件顺序写入的业务,而内存映射则适用于将内存中的内容直接写入到文件中。